培养成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天地  培养成效   

 

培养成效

l  2007年,06级硕士陈涛以《土专家的傻瓜技术及其效益——杨良金农业技术推广实践的调查》(指导教师:陈阿江)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该成绩是河海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参赛作品在历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的最高成绩。

l  2008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优秀硕士、博士论文评选中,全省社会学专业共3篇,其中05级硕士杜瑛《社会学范式的大坝项目社会化评价研究》(指导教师:施国庆、高燕)为其中1篇。

l  2008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评审中,全省社会学专业共3项,河海大学获批2项,其中08级博士陈涛《生态现代化视角下的协调发展机制研究--以当涂模式为个案》(指导教师:陈阿江)、08级博士仲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意识转变机理与理论建构》(指导教师:施国庆、王毅杰)入选。

l  2008年,07级博士程鹏立、08级博士仲秋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资助,除了这2位文科博士外,河海大学其他16位均为工科学生。

l  2008年,06级社会学研究生班获得江苏省级优秀班级的荣誉称号;

l  2008年,08级博士陈涛的论文《生态移民:环境社会学的视角》获得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l  2009年,08级博士陈涛以《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泛长三角地区的水问题及其出路》(指导教师:陈阿江)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l  2009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评审中,08级博士史秋霞的《游走于城市的角落——对流动儿童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指导教师:陈绍军、王毅杰)入选博士生人文社科类创新计划。此次河海大学共获19个,其中人文社科类4项。

l  2009年,08级博士陈涛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资助,前往全球排名第35位的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留学。

l  2010年,07级社会学硕士班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称号。该班科研成果突出,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共发表CSSCI期刊论文14篇,普刊22篇。全班有9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l  2010年,05级硕士周莺的毕业论文《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征地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指导教师:施国庆)获得中国妇女研究会的优秀硕士论文二等奖。

l  2010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评审中,09级博士罗亚娟《苏北农业工业污染的社会学分析》(指导教师:陈阿江)入选博士生人文社科类创新计划。此次河海大学共获23项,其中人文社科5项;

l  201012月,06级硕士张亿全《家庭资本与流动儿童城市融入》(指导教师:高燕)、于浩淼《运动在域中的社会风险》(指导教师:陈绍军)、罗亚娟《乡村工业污染中的环境抗争——东井村个案研究》(指导教师:陈阿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

l  20114月,07级硕士王开庆《丧葬仪礼与亲属关系——以鲁中陈村为个案》(指导教师:王毅杰)、施磊磊《青年农民工"闪婚"现象动因探析——以皖北Y 村为个案》(指导教师:颜素珍)获校优秀硕士论文。

l  20115月,10级博士隋艺、袁文瀚、孙海涛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资助。

l  2011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评选中,07级硕士王开庆《丧葬仪礼与亲属关系——以鲁中陈村为个案》(指导教师:王毅杰)榜上有名。此次,全省200篇,河海大学13篇(其中人文社科4篇)。

l  2011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资助类)评审中,社会学专业获得4项:10级博士王开庆《劳动控制与工人策略——劳动过程视角下的劳资关系研究》(指导教师:王毅杰)、吴金芳《垃圾填埋场选址纠纷应对机制研究以舒城县为例》(指导教师:陈阿江)、王沛沛《水库移民创业致富的实践逻辑研究》(指导教师:许佳君)、孙海涛《江苏老年人精神卫生状况研究》(指导教师:邢鸿飞),此次全省1000项,河海大学46项(其中人文社科12项)。

l  2011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立项类)评审中,社会学专业获得1项:10级博士李方方的《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地下金融研究》(指导教师:许佳君),此次全省1038项,河海大学36项(其中人文社科7项)。

l    201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省立省助类)评审中,社会学专业获得2项:11级博士耿言虎的《村民环境行为转型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基于若干流域村落的调查》(指导教师:陈阿江)、潘付拿的《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性别差异研究》(指导教师:黄健元),此次全省1000项,河海大学44项(其中人文社科8项)。

l  201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省立校助类)评审中,社会学专业获得8项:曹志杰的《小湾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彝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指导教师:陈绍军)、栗治强的《成为农民工?——农民工随迁子女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研究》(指导教师:王毅杰)、仇凤仙的《消解与重构:社区整合机制研究——基于南京市D社区的个案研究》(指导教师:杨文健)、李如春的《气候变化视域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社会学分析》(指导教师:陈绍军)、刘永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XY村柳编工艺的兴衰历程》(指导教师:许佳君)、陈丽霞的《制造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指导教师:黄健元)、古安琪的《水库移民的社会阶层流动及其形成机理研究——以丹江口移民为例》(指导教师:施国庆)、孙旭友的《城市社区形成过程研究》(指导教师:孙其昂),此次全省999项,河海大学38项(其中人文社科14项)。

l  2012年,陈涛,《产业的生态转型——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机制及其效应》,北京大学首届余天休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l  2012年,古安琪,“移民社会层级流动及其机理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为例”, 北京郑杭生基金会首批学子项目。

l  2012年,耿言虎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资助。

l  2013年,校优秀硕士论文,09级硕士李琦《“被妖魔化”的垃圾焚烧——桃溪案例研究》(指导教师:陈阿江)、汲怀远《村庄自发搬迁何以可能——金村个案研究》(指导教师:高燕)获校优秀硕士论文。

l  2013年,省研究生创新工程,省立省助3项,蒋培“污染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G镇照明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案例分析”(指导教师:陈阿江)、程军“逆向泛标签化的过程和影响研究——以H大学研究生为例”(指导教师:陈绍军)、温丙存“国家法与民间法的选择性亲和——贵州桐乡计生的奖与罚”(指导教师:邢鸿飞)。

l  2013年,省研究生创新工程,省立校助4项,王春“慈善组织在多元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开发机制研究”(指导教师:王毅杰)、李向健“居住空间分异与社区治理”(指导教师:孙其昂)、颜玉凡“中国发达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指导教师:叶南客)、郑娜娜“和谐老龄化的“心”高度:江苏省老年精神关爱及社会服务发展研究”(指导教师:许佳君)。

l  2013年,蒋培,“城市化背景下市民环境行为研究”,北京郑杭生基金会学子项目。

l  2014年,2009级社会学专业博士生王婧的《一个牧区的环境与社会变迁》(指导老师:陈阿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实现了社会学系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零的突破。

l  2014年,2012级社会工作硕士生宋娜的《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青岛东川路小学的社工实践为例》(指导教师:朱秀杰、罗斌凤)荣获省优秀专业硕士论文。

l  2014年,省创新工程,省立省助4项,孙运宏“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与经济社会影响研究”(指导教师:宋林飞)、乔文俊“中国政府信任的区域比较研究”(指导教师:王毅杰)、谢丽丽“‘院内’与‘院外’:农村公共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一个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指导教师:陈阿江)、田鹏“垃圾处理设施的邻避效应及其治理策略——以南京市为例”(指导教师:陈绍军)。

l  2014年,省创新工程,省立校助7项,徐清秀“集中居住区的权力运作与社区治理”(指导教师:陈如)、杜培培“信息化时代江苏城市社区协商民主治理机制建设研究”(指导教师:孙其昂)、邢一新“林权改革的生态意义——对S镇林改过程的环境社会学解读”(指导教师:陈阿江)、冯燕“何以‘故土难离’——陆浑水库移民案例研究” (指导教师:陈阿江)、高新宇“共同体视阈下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模式研究”(指导教师:许佳君)、易彬彬“‘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运作机制研究——以上海、杭州、南京三地妇联组织为例”(指导教师:叶南客)、刘玉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劳动就业政策研究”(指导教师:陈绍军)。

l  2015年,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工程,省立省助2项,王刘飞“基层政府与农副产品网络销售研究”(指导教师:王毅杰)、罗曼“新形势下农村高龄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出路”(指导教师:许佳君)。

l  2015年,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工程,省立校助4项,王昭“环境社会学视野下的城市社区立体绿化实践研究”(指导教师:陈阿江)、林蓉“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研究——WG养牛场为例”(指导教师:陈阿江)、陈光裕“秩序及其逻辑:城镇化非物质性进程研究”(指导教师:宋林飞)、卢义桦“从村落到社区:新型城镇化社区组织变迁研究”(指导教师:陈绍军)。

l  2015年,省研究生实践创新工程,省立省助1项,张晓丽“轻度智障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社工介入”(指导教师:刘畅)。

l  2015年,省研究生实践创新工程,省立校助4项,丁伟仿“‘舒心港湾’——儿童福利院‘爱心妈妈’支持小组”(指导教师:王毅杰)、尹亚运“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指导教师:张虎彪)、许令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外来媳妇’生活适应”(指导教师:武艳华)、金意倩“组织青少年志愿服务,筑建美丽乡村家园”(指导教师:顾金土)。

l  毕业研究生能力强,就业质量好、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