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社会学专业本科师生见面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9-15

2025911日上午,河海大学2025级社会学专业本科师生见面会在致高楼A210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班导师张贵生老师主持,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学科主任陈阿江教授、社会学学科副主任王毅杰教授、社会学系主任顾金土教授、社会学系副主任李晓斐教授以及人口所青年教师张丹、社会学系青年教师郑琰出席见面会。

在开场环节,张贵生老师向同学们郑重介绍了出席会议的各位老师,随后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社会学专业的初步感受和对未来学习的设想。张贵生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的历史演变、组织架构、师资构成、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等,他勉励同学们既要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阅读掌握“书本中的社会学”,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调研和公益实践的机会反思“生活中的社会学”,还要通过广泛的社会连结来构建亲人之间、同学朋友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情谊和关系,打造富有人情味和战斗力的班集体,体悟“情感中的社会学”。

顾金土教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河海大学社会学本科专业的2024版培养方案,着重强调了新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鲜明特色和选课要求等,详细介绍了社会学专业“邻公益”项目的运行情况,希望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之余积极申请“邻公益”项目,以社会学特有的方式投身公益实践,深刻体悟社会学的专业价值与人文关怀。

随后,王毅杰教授向同学们强调了本科阶段要特别注意的八个关键词——读书、调研、思考、交流、表达、健康、好奇、参与,着重强调同学们要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和谐的心理状态,积极调适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正确看待来自老师的批评,要时刻保持对周遭世界的好奇心,善于从自己身边的各种小事、班级建设和社会调研的各种关联性事件中展开社会学的思考,切忌过于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要勇于和身边人甚至是社区中的陌生人建立联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参与中体悟和成长。

接着,李晓斐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对社会学专业的看法,建议同学们从理论、实践和方法三个模块掌握社会学的知识技能。他认为,这三个模块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在逻辑上高度统一的关系,那些理论素养更深厚的人,更有可能在调研或社会实践中提出真正的好问题,同时也更有可能充分发挥方法的价值。他希望,同学们在竖立“创造健康社会”的宏大理想的同时,也要努力创造健康健全的自我,期待同学们永远保持多元化、开放的视野和心态以及那份难能可贵的好奇心。

人口所的张丹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人口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学的研究方法、议题方向和核心命题等,重点解释了“人口即命运”的理论观点。她希望,同学们始终把学业放在首位,扎实掌握培养方案中的基础课程,从而为迎接下一阶段的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她还建议同学们多出去接触不一样的世界,学会在快乐中成长。

郑琰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从公共管理学科转向社会学学科的心路历程。他认为,社会学并不是社会科学中所谓的“剩余学科”,而是持有鲜明的时代关照性的“总体性学科”。社会学总是在试图解答时代中的最值得关切的社会问题,学好社会学能帮助我们破解很多人生困惑。他着重强调了社会学学习中的最重要的两种品质——想象力和共情力,希望每个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都有一种能看到自己的生活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结构的能力,但又不能由此而进入到一个愤世嫉俗的心智状态,而是要将社会学的见识转化为深刻的共情,并带着这份共情去积极地参与和改变。他认为,这是每个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在当今这个人工智能愈发兴盛的时代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两种能力,也希望这两种能力能够成为河海社会学学生的鲜明标识。

陈阿江教授对今天的见面会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河海大学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升学、考公考编、去企业工作等各个方向上的就业占比情况。河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将秉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和“有类施教”的教育策略,更积极地探索新的育人路径,尤其是在本研贯通甚至是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上开辟新路径。他认为,社会学专业的长处着重体现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和制度上,这种总体性的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企事业单位中更好地实现就业。

最后,老师们集体回答了部分新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大家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并向同学们介绍了联系老师的多种方式或方法。老师们由衷地祝愿每个25级社会学专业的新生都能在今后四年中探寻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成就更美好的自我。


(社会学系 张贵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