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系师生赴湖州太湖溇港开展实地调研

发布时间: 2025-07-11

为了深入挖掘湖州田灌排水利文化、太湖溇港水利文化所蕴含的先民智慧、历史价值及现实应用,629日至74日,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李晓斐教授带领20237名本科生,在湖州市水利局、吴兴区水利局、织里镇人民政府的支持协调下,赴湖州市长兴县与吴兴区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实地调研。

629日,在湖州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王旭强、长兴县水利文化专家李士杰等人的陪同与讲解下,师生团队先后来到长兴县洪桥镇南阳村、画溪街道大㘰村、以及太湖沿岸的小沉渎村,开启对㘰文化与溇港文化的深度调研。在南阳村官庄㘰,师生们实地考察了㘰田、堤、㘰桥、㘰河,学习㘰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价值功能;在大㘰村㘰文化体验馆,通过阅读展板资料、考察实物,系统了解了㘰田灌排水利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在小沉渎村和小沉渎溇港生态文化馆,师生一行实地考察了溇港与横塘的现状及其历史变迁。当日,在小沉渎村图书馆,同学们结合一天行程的所见所闻,从水利设施的生态功能、遗产传承、活化利用等角度,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从初识㘰田形制到探寻溇港历史,从触摸古迹到聆听专家解读,同学们系统理解了太湖溇港“灌、排、引、降、蓄、泄、调、分、运”九大功能,深刻体会到古代水利工程与人文社会的紧密关联。

630日,师生们来到吴兴区水利局,在席桂平副局长的主持下,围绕太湖溇港水利文化遗产保护西苕溪-泗安塘㘰田灌溉工程研究两大核心主题,与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座谈交流。随后,师生一行考察了西山漾潘季驯纪念园、钱山漾中国桑蚕丝织技艺非遗传承中心、八里店镇潞村世界乡村旅游小镇双源馆、吴兴县农民协会纪念馆。通过实地走访与交流,同学们深入理解了最早养蚕制丝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独特历史意义与深厚文化底蕴,直观感受到水利工程与地域文化绵延千年的历史脉络,进一步深化对以水为魂的地域文化基因及活态遗产保护价值的认识。

71-4日,师生一行前往太湖溇港文化核心区域所在地的义皋村、伍浦村、杨溇村、幻溇村等乡村继续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在义皋村村委会,调研团队围绕溇港水利遗产、溇港河道与岸坡的自然生态修复、溇港文化的宣传普及等问题,分别与伍浦村退休老村长、“四代治水人”先进典型宋松元,义皋村退休老书记吴振明等村干部与老党员座谈交流。在义皋村太湖溇港景区会议室,太湖溇港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林江为同学们开展了关于太湖溇港历史发展变迁与保护利用的专题讲座,吴兴区水利局副局长席桂平参加了座谈与讨论。在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同学们系统学习了溇港文化从千年传承到民生融合的脉络,深入了解溇港水道的历史变革、村民因溇港水利变迁的生计迭代,以及婚丧嫁娶、节庆习俗等民风民俗细节。在杨溇村村委会,同学们与杨溇、幻溇村支部书记及村民代表围绕土地流转、新业态引进、河道治理等问题深入交流。期间,调研团队利用晚上空余时间,与王旭强高级工程师就此次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主题进行了学术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研究问题与思路。

为深入了解太湖溇港水利生态与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师生一行走进杨桂珍螃蟹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养殖基地的古法养殖、生态净化、数字化管理,探究了当地传统养殖业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在杨溇村,同学们深入当地商户与农户,实地考察村庄的新农业、文旅业等各类复合业态。围绕溇港河道两岸的生态植被与水域保护、滨湖六村的生计发展等主题,调研团队分成三个小组,再次前往长兴县大㘰村、三新村,太湖南岸伍浦村、义皋村、杨溇村、幻溇村,进行入户调查与深度访谈。分组入户访谈不但锻炼了同学们进入现场、观察、访谈的能力,而且从历史传承、文化普及、产业协同、生态保护等维度,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对水利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理解。

为期六天的专业实习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师生们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场馆参观、入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系统掌握了太湖溇港及㘰田灌溉工程的历史脉络、构造原理、功能价值、保护现状与活化实践,深刻体悟了古代治水智慧及其与地域文化、自然生态的紧密关联。本次调研进一步强化了校地合作,促进了高校智慧与地方经验的深度融合,为后续联合开展调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州太湖溇港”调研团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