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下午2点,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二百一十四期于金坛校区2号楼A405教室如期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宣传统战处副处长、研究员赵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与思考”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杨琨老师主持,众多学生积极参与。
讲座开始,赵沛研究员深入阐述了医务社会工作的背景与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行业不断引入先进设备,使得总体医疗水平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医患关系紧张、高新技术伦理争议等问题不断涌现,对医务社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他指出,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形成了法制化、专科化等发展模式,并为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而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制度逐渐成为一级指标。基于此,部分医院探索出多种发展模式,现已形成上海的建制模式、广东和深圳的先行模式与北京的混合模式三种较为成熟的模式。
随后,赵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实践成果。江苏省人民医院规模庞大,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重要任务,并深耕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与研究领域。他表示,2015年,省人民医院成立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并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优化人员配置,拓展多元化服务。在项目开展上,省人民医院重点关注老人、小孩、慢性病及传染病患者等群体,运用叙事治疗、艺术治疗等方法开展了如安宁疗护、园艺治疗、游戏治疗等项目。此外,省人民医院在临床服务、志愿者管理和慈善资源链接等工作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医务社会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境。赵研究员指出,一方面,大众对医务社会工作认知不足,常将其误解为简单的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医务社工在临床服务中存在出院准备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等挑战;此外,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角色融入困难、伦理困境及专业技能与实践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赵研究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他明确到,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位是关键,要聚焦重点人群和病种,推进其专业化、精确化发展,加强与临床科室的合作,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处理好医患矛盾。此外,针对学生实习方面,他强调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和医院应共同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专业技能。
展望未来,赵沛研究员强调医务社会工作应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首先,以医院为基础开展医学人文服务,运用特色专业方法,规范服务流程;其次,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跨学科团队,形成医社协同模式;同时,注重专科化发展,总结推广成功模式,探索非药物治疗的实践路径;最后,要推动叙事医学、艺术治疗、游戏治疗等专业方法的发展,提高社会认知度,探索本土化创新模式,从业者亦需保持耐心和爱心,持续为患者服务。
讲座尾声,在师生互动环节,现场学生积极提问,赵研究员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最后,杨琨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再次对赵沛研究员的到来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