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下午2:00,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论坛暨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二百零八期于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致用楼207顺利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雯教授作主题为“知识乡村与可持续发展”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顾金土教授主持,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陈雯教授首先阐述了知识乡村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与意义。她指出,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基于知识的发展已成为重要议题。从此角度出发,她们团队提出了“知识乡村”的概念,该概念旨在通过知识驱动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接着,陈雯教授指出,尽管乡村正经历着衰退的过程,但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构想,旨在探索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那么,如何走出一条真正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呢?陈雯教授结合其实践案例,总结了三类乡村振兴的治理模式:政府替代式治理、企业替代式治理和社区合作式治理,并以泗阳成河村、惠山鸿桥村、兴化东罗村、江宁汤岗村为例,对这三种治理模式的特征、对绩效的影响机理等方面做出详细生动的解释。接着,陈雯教授进一步介绍了乡村发展的三种模式:外生模式、内生模式和新内生模式。她特别强调了新内生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思潮,淡化了地域边界在理论构成上的重要性,突出了乡村既扎根地方又面向外部的交互特点,并主张“内外共生”的路径混合。从新内生模式出发,“知识驱动”成为连接内外资源、推动乡村发展路径转变与社会创新的重要纽带。陈雯教授详细解析了“知识驱动”的四大驱动机制:建构乡村发展的新话语、赋能各类社会主体、搭建乡村地方内外链接、重组乡村社会结构和行动者网络。
陈雯教授强调,要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体系,必须要强调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发挥农民在农业生产与农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接下来,陈雯教授以其团队在江苏句容陈庄的乡村规划与实践为例,详细展示了陈庄是如何通过社区参与、教育赋权、科技导入实现转型发展的全过程。陈雯教授团队在陈庄的试点规划实践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区参与的调研与村庄转型规划,以深入的乡村调研与社区参与获取陈庄村民家庭状况、发展需求、参与能力等真实完整信息,并通过村民大会与村民面对面协商沟通,就陈庄基础设施、村民培训等方面达成规划共识;第二阶段是绿色基础设施的新科技落地,通过引入真空污水收集系统、小规模区域供水系统、池塘水治理系统等新科技,改善陈庄的生态环境与村民的生产生活,同时开展村民自然农法培训与产业辅导,教授农民有机与自然农法种植方法,并鼓励部分农民掌握知识后传授给其他农民,实现内生发展;第三阶段是系统性的乡村技术植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与建设要求,将乡村真空厕所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绿色民居营建技术等技术系统性地植入乡村,建设生态乡村与绿色富民产业,构建以村民为主的治理体系。经过三个阶段的试点实践,陈庄特色产业兴起,村民富裕水平得以极大的提升,并培养了一部分知识村民,为陈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在陈庄的转型发展实践中,知识乡村、社区参与、多主体协同与组合创新是该项目的最大特色,为解决当前乡村建设集中突出的矛盾,建设宜居舒适、节能环保的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积极提问,陈雯教授耐心解答。最后,顾金土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陈雯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