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22级本科生赴江宁区新洲村进行暑期田野调查

发布时间: 2024-07-21

202479日至715日,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段艺冉、黄鑫瑜、龚建国、彭加越、陈佳怡、余灵儿、周小丁和陈奕含等8位同学在姚远老师和薛芳璿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新洲村开展暑期田野调查。

新洲村村域面积(含水域、沙洲)约6.8平方公里,内陆面积2.8平方公里,拥有5.08公里的长江江堤岸线,0.8公里的江宁河岸线。现有户籍人口2086人,常住人口5400人。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爱心暑托班”省域突出单位、南京市文明村、市级“枫桥经验”先进集体、江宁区五四红旗团(总)支部等荣誉。新洲村村民组成的巡江支队也是构成“长江守望者联盟”的重要部分。

调研第一天,村委会的潘主任为调研组介绍了新洲村的基本情况。新洲村的高书记详细介绍了村庄历史、拆迁前后的基本情况。随后,高书记引荐了负责村民社区活动的吴社工。吴社工全面展示了村里开展的各类文化、娱乐和教育活动。进一步了解新洲村的情况后,小组成员确定了此次调研的核心主题,并分为了两组继续开展调研活动,即“变迁组”与“巡江组”。

新洲村的村民祖上大多为上世纪2040年代安徽无为的“逃荒者”。搬至江宁之后沿长江而居,自此勤劳的村民开始了江边垦荒生活,进而形成了新洲村。本世纪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提出,尤其是2012年江堤提升改造工程、2017S338省道司家变电站建设工程等项目的直接影响,新洲村整村进行了搬迁,主要安置在盛江花苑海棠园小区。从农村直接“搬家上楼”,新洲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从“夜不闭户”到“大门紧闭”,从邻里熟识到点头之交,新洲人在由农业型社区向复合型、城镇型社区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安居乐业、守望相助。搬迁在给新洲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村民娱乐生活匮乏、邻里关系弱化等问题的产生。在村委会和社工的协力下,“红色大篷车”、“长江守望者”等创新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村民中的老人、儿童提供了多方位全方面的文娱活动和生活服务,助力幼有所长、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下午,调研组分为两组,分别对两位巡江支队的组进行了深入访谈。组们分享了他们在巡江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巡江活动提高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他们的故事让调研团深刻认识到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此外,团队还访谈了新洲村的老村。老村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村庄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村庄令人动容的历史变迁。

新洲村搬迁前居住在江边,日夜与长江水相伴,防汛自然成为了村内的一件大事。在搬迁“上楼”后,新洲村与长江的羁绊并没有被割断。2019年,在“美益家”社会工作服务的帮助下,新洲村号召村民报名志愿者,负责日常巡江工作。后来这一举措受到很大关注并引起热烈反响。在各单位共同助力下目前的“长江守望者联盟”,发展出巡江、护江、清江、保江、述江、绘江六个支队。而新洲村志愿者组成了巡江支队,主要从事长江沿岸日常巡江巡河、河道管护等志愿服务。通过村委吴社工的帮助,小组成员访谈到了多名巡江志愿者。在访谈中成员们了解到了巡江志愿者的人员构成及工作内容。巡江志愿者主要是退休且有空闲时间的村民,日常工作主要涉及净滩、禁钓宣传、测水质等。志愿者们参与巡江或其他社区活动能获得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等礼品。

巡江支队对于新洲村及村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村与江的联结纽带,同样也为村民间的交往提供了平台。小组成员还发现,志愿者们都十分认同巡江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他们的志愿活动是在保护“母亲河”,为下一代做了贡献。同时,他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714日,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洲社区组织及巡江志愿者组织的构成和工作内容等,上午,小组成员回访了潘主任。同学们针对调研中留有疑惑的问题进行访问。潘主任为我们详细解答了巡江志愿队的发起、防汛知识与工作要点、当地拆迁政策、社区工作、居民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学们从中获益匪浅。下午,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进行社区访谈,与附近的居民们进一步交流。另一组参与了新洲村委会组织的暑期夏令营志愿活动,辅导小朋友做作业,陪伴小朋友玩游戏,共度了美好的时光。

调研的最后一天,调研组上午先去了江宁滨江公园。参观了仙人矶渡口与渔业社区后,沿江堤一路徒步观察江边自然环境与各种环保指示牌,并了解了新洲村原村址以及如今负责区域。期间,团队与多个防汛值勤点的工作人员积极交流,访谈了社区巡江工作的进行情况及防汛措施的执行情况。除此之外,调研组还学习了一些关于巡江和防汛的知识。下午,调研组对上午的调研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总结与分析,并明确了调查报告的分工。

调研组赴新洲村田野调查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带队老师的指导和当地村委、村民的配合。虽然经历了连续几日的暴雨,但同学们依然收获满满。经此调研,同学们对新洲村搬迁前后的生活、巡江支队和防汛工作都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也掌握了实地访谈的方法与技巧、积累了社会调研的经验。


(供稿者:段艺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