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学生暑期田野调查动员分享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4-07-09

202475日星期五上午九点半,社会学专业学生暑期田野调查动员分享会在河海大学金坛校区2号楼A106教室顺利举行。常州大学社会工作系钱志远老师、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丁百仁和薛芳璿老师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丁百仁老师主持,主要分为:嘉宾介绍、田野动员及指导、经验分享、活动总结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嘉宾介绍。开场时,丁百仁老师首先介绍了河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具有:专业方向应用导向、书斋与田野并重的特点,并阐明了社会学田野调查的重要性。接下来,丁老师简单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对优秀校友、常州大学青年教师钱志远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其丰富的田野经历和学习工作期间所获荣誉。之后,丁百仁老师对本次参会的博士生、研究生学长学姐进行了介绍。

第二环节为田野动员及指导,由钱志远老师负责讲解。钱志远老师的讲演分为四个部分:进入社区、深入社区、跳出社区以及总结。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钱老师列出了自己田野研究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说明了社区调研的重要性和意义就在于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然后,钱老师论述了田野调查中的两种方法论: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并对质性研究的意义与特点进行分析。接下来,钱老师详细介绍了田野调查中的前期准备,分为两个层次:理论性的知识准备和经验性的知识储备。在知识储备层面,钱老师认为,我们应熟悉地掌握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现有成果,完成文献综述;同时,我们还应对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提前熟悉社区的状况。接下来,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入场方式。

1. 进入社区

在进入社区时,钱老师提出,要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入场方式相结合,总的原则是不要引起研究对象的疑虑和反感。此后,钱老师强调了信任关系的重要性。在入场初期,要少说话,多倾听,多观察。而在调研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努力取得关键人物的信任。

2.深入社区

深入社区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将心比心。若遇到与自己常识不符的现象,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感受研究对象的心态。针对这个环节,钱老师提出意会,即认为一些不言而喻的规则在实际中却起着重要得作用。在质性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钱老师鼓励同学们视域融合,认为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共同赋予意义的过程。调研中另一个重点就是深度访谈。钱老师详细介绍了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时间地点的确定,提出应采取聊天式的访谈方法,学会倾听、总结、回应与追问。

3.跳出社区

研究者在田野调查中应保持一种悬置态度,一方面要避免先入为主,警惕价值先行概念先行,另一方面,要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钱老师提出,社会学研究者需要进行二级构造,应在理解普通人对社会世界的解释基础上,经过归纳、分析和建构关于社会世界的一般规律。

4.总结

最后,钱老师对上述三个部分进行总结,提出田野调查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分享了论文写作的技巧、田野调查的实际经验以及发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钱老师鼓励同学们将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结合起来,推动教育、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结合发展,形成教学相长式教育,助力于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人格。

第三环节为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首先是2020社会学系在读博士生吴迪的分享。吴迪同学首先通过延迟毕业的案例,对理想这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理论层面来讲主要是宏观与微观的联结,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方法论层面,吴迪同学号召大家关注漂泊在社会中的个体,并传授了自己在田野过程中的调研技巧、原则和体会。最后,吴迪同学强调反思的重要性,鼓励自我反思、在理论与现实差异中的反思。第二位分享经验的是22级博士生祁宇帆同学。祁宇帆同学分享了自己对于田野调查的认知与感受,结合自身经历,提出田野调查中的益处与困难。最后,祁学长结合自己的实地调研经历为同学们提供指导与参考:学会角色扮演、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用心体语。

在田野分享会的最后,丁百仁老师对上述学长学姐们的分享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丁百仁老师鼓励同学们移情,要到田野中去,褪下书生气和长衫,设身处地地理解调查对象的生活,并以社会学专业的眼光进行反思,收获对社会的体悟。在最终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就田野调查的选题、访谈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热烈讨论。至此,社会学专业学生暑期田野调查动员分享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