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上午9点,环境与社会论坛暨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二百零六期于厚学楼909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有幸邀请到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主任,社会与自然资源期刊《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副主编郝峰副教授,做题为“气候变化的环境社会学研究”讲座。本次讲座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涛教授主持,王毅杰教授、王欢副教授等众多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讲座。
陈涛教授对郝峰副教授莅临“河海社会学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郝峰副教授在学术研究和推动学科建设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郝峰副教授简单对自己求学和任职经历进行介绍,后以其三篇论文详细介绍了气候变化的环境社会学研究。
第一篇论文题为《环境意识——美国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从认知、行为、政策三个角度讲述什么是环境意识,以及收入、教育、性别、年龄等因素如何影响公民的环境意识。论文所用数据引自州一级权威数据库,并用多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章最后指出政策可以从突出可持续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以科学研究普及气候变化知识三个方面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第二篇论文题为《美国可持续能源的发展》。郝峰副教授首先展示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的背景下,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却逐年下降,且美国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重也逐年下降的图表。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由于美国更多地依赖新能源,故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郝峰副教授认为:对高碳排放经济的依赖(经济因素);气候变化的危害(自然因素);可持续能源标准(政策因素);党派控制(政治因素)的四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本研究设定自变量为:对高碳排放经济的依赖;气候变化的影响;可持续能源标准;党派控制。因变量为可持续能源占总能源的消耗比。研究方法为时间序列回归法。最后,文章指出政策可以从降低对高碳经济的依赖、利用气候变化的影响、推动相关政策三个方面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第三篇论文题为《中国经济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论文以中国省一级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我国近年来随着我国GDP不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高,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也逐年增高。以上数据很大程度上说明经济增长会带来环境污染。文中郝峰副教授用生产跑步机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由于政策的推动,以及新能源的使用,电车的出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的比例逐步下降。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气候变化的环境社会学议题(相关影响因素、交叉学科、未来发展等)积极讨论。最后,陈涛教授进行了总结,并对郝峰副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