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1日上午8:30分,在公共管理学院厚学楼909召开公共管理学院—云南省昭通市民政局基地建设座谈会。双方就研究生培养基地、移民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建设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首先,朱新华院长介绍了公共管理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对对方的到来表示欢迎。其指出,与理工科实践不同,目前文科实习主要面向政府和社会,公益性质突出。学校与合作基地要本着双方资源合作共赢的原则展开工作。其次,施国庆教授就目前移民与社会发展议题展开探讨,介绍河海大学移民中心所参与的各项移民项目背景、积累的相关经验以及存在的优势和资源,例如地区移民政策异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灾害移民等领域。施教授提出“校、企、地”三方合作模式,旨在搭建创新型研究生基地教育平台。另外,也重点提出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培训、基层社区治理问题、养老问题如医养结合、适老化改造等专项议题。最后,施教授提出研究生教育培养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以河海大学为中心的前提下,建立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主轴,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新闻传播、心理学和教育学为辅的多学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基地和学校共赢的局面。陈绍军教授则从河海大学中国移民中心的角度,指出要明确和完善基地培养的目标、实践时间,同时建议就与移民相关的具体课题与基地展开合作,充分调动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共赢、多赢的局面。
会议第二部分,由孙中艮副院长就基地建设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如在学校层面,举办相关主题的学术咨询活动会,协助基地进行政府奖项申报等;在基地层面,发挥基地优势,一方面,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将民政系统中的相关服务囊括进来,包括养老服务以及社会救助等领域,扩宽学生实习领域。其次,陈涛副院长介绍了学院基地建设的基本类型和运作机制,目前的基地主要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他重点对云南省昭通市民政局关心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流程和要求进行了解读,明确了相关事宜。陈涛副院长提出在基地培养过程中,要不断规范和完善相关标准以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
会议第三部分,昭通市民政局申长畅首先介绍了目前云南省昭通市在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和培养方面的要求以及现状。随即指出,目前专业发展的短板在于缺少系统性的培训制度以及前沿性的理论支撑,希望双方可以建立互访机制。申会长同时提出要关注移民搬迁安置问题。另外,提出了相关人才的继续教育问题、基地建设的帮扶问题。昭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兼局长吴敏对各位教授提出的观点表示认同,并说明很高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和在座诸位交流社会问题。吴敏局长首先介绍昭通市的整个发展脉络和现状、存在的问题等。随后,她提出以属地特殊性为基础,关注特殊群体的问题和需求,如水电站,水库移民、跨县易地搬迁群体的救助和福利问题等。最后,吴敏局长再次表达了对本次交流的认同,她强调整合资源和优势,借势借力,学校和基地共同发力。
会议最后一部分,武艳华副教授从微观视角,详细介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指出目前学校和基地在合作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如在社会组织项目督导和评估中发挥的咨询和协助作用等。
撰稿人: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