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晚,第136期“河海社会学论坛”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909会议室和腾讯会议顺利召开。本期论坛由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办,有幸邀请到中国社科院的郭冉博士作题为“城乡教育不平等的演进”的讲座。会议由河海大学社会学系王毅杰教授主持,与会者不仅有河海大学的师生,还有全国多所高校的师生。
第一部分,郭冉博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背景,指出教育制度发展中的不平等至今仍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梳理中西方教育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阐明了教育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直观反映,也是社会不平等的调节机制。郭冉博士从实然和应然层面对“不平等”和“不公平”进行了辨析,又从教育过程以及实证研究主题两个维度对教育不平等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接下来,郭冉博士解释了研究教育不平等的原因,一是城乡是两个具有明显异质性的群体,二是教育资源在供给不充分的同时分布也不均衡,三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人口流动带来新的问题。在回顾了21世纪以来我国部分教育政策及关注重点,郭冉博士用了多组数据说明了几个问题:不同教育阶段升学率提高,毛入学率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提高,我国教育经费及占GDP比重的变化,但城乡差距并未缩小。
第二部分,郭冉博士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在家庭背景与教育不平等,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教育分流与累积的劣势三个方面进行了回顾。郭冉博士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假设1是工业化假设,2是再生产假设,3是城乡二元路径假设,并对自己使用的数据和方法进行了介绍:研究设计利用了CGSS 2003-2015年共九期数据,研究方法是seqlogit和不平等效应分解。
第三部分,郭冉博士分享了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是对城乡及总体受教育程度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二是对教育不平等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接着回到自己的研究假设,对于三组假设进行了检验;三是对教育不平等及演变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对教育不平等的代际流动模式进行了探讨。之后,郭冉博士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包括在城乡之间的二元路径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群体进入特定教育阶段的选择性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讲座的最后,郭冉博士引出了研究中的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及观点供大家讨论。
讲座临近尾声,郭老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及与会老师的提问,王毅杰老师对郭老师的分享进行了总结,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河海社会学》编辑部刑小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