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琪副教授讲座:社会学定量研究选题技巧

发布时间: 2021-05-05

2021428日下午,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一百二十六期在厚学楼909举行。本期论坛有幸邀请到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许琪副教授,做题为社会学定量研究选题技巧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河海大学社会学系王毅杰教授主持,公管院众多师生参加。

讲座第一部分,许琪副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定量研究的选题。一个好的定量研究需包含好的数据、好的方法以及好的想法。这三者之中好的想法是最为重要的,因为靠数据和方法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许琪副教授将定量研究的历史发展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代定量研究是靠数据起家,在这一时期的数据有着垄断现象,虽然有论文存在一些错误,但是因为其数据的特殊性依然会发表出来。但随着数据逐渐从垄断走向公开以及定量研究的平民化,这些研究逐渐过时。第二代定量研究是靠方法起家,许多计量模型开始在研究中出现。这一代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定量研究的科学化,但是过分依赖方法也会产生危害。并且复杂的方法并不等同于好的方法,现今我们应该反思方法至上的定量研究。第三代定量研究是靠想法致胜,学会提出一个好的研究想法将成为定量研究的必修课。并且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做出好的定量研究,“内”指的是思路和想法,“外”指的是数据和方法。

讲座第二部分,许琪副教授就怎样提出好的想法展开了叙述。首先许琪副教授给大家讲述了什么才算是好的想法。一个好的想法应该是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的结合,意料之外指的是要有惊喜,不要去研究那些不用做就知道结果的问题;情理之中指的是研究的问题应当要有意义,不能去研究一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问题。提出一个好的想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理论、文献、媒体报道、个人经验等等。其中,许琪副教授结合自身经验,重点为大家介绍了跨领域交叉这一方法。许琪副教授提到,现在大部分领域已经非常成熟了,如果还局限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中的话就会很难出新,但是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可以擦出思想的火花,为我们提供新的想法。

讲座第三部分,许琪副教授结合自己的三项研究案例,为大家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在研究中进行跨领域交叉的。这三项研究有三点共同之处,一是它们都是婚姻家庭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二是运用的都是公开数据和一些常规方法,三是都发表在社会学领域的主流期刊上。第一篇名为《“混合型”主观阶层认同:关于中国民众阶层认同的新解释》,许琪副教授从问题缘起、理论架构、分析框架、分析方法、数据处理等等方面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研究过程。第二篇名为《工作-家庭冲突、性别角色与工作满意度: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实证研究》,许琪副教授从配偶地位的影响、父母地位的影响阶层认同偏差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过程。第三篇名为《留守父母对子女流动范围的影响》,许琪副教授从理论回顾、群体差异、数据分析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过程。最后,许琪副教授做出总结,一个好的定量研究应该是数据,方法和想法的结合,但关键是要有想法。跨领域的交叉融合是获取研究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与许琪副教授进行了积极互动,并以热烈掌声感谢许琪副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 王岚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