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会2020学术年会“时空社会学”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0-10-20

20201018日,中国社会学会2020学术年会“时空社会学”论坛于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学会时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协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5位老师和同学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发表演讲,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线参会人数达到150余人。

论坛开幕式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顾金土教授主持,顾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时空社会学”论坛的会议组织和投稿情况以及设置的讨论单元,并对老师同学表示欢迎和感谢。中国社会学会时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林聚任教授就时空社会学视域内的重大议题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中国社会学会时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景天魁发表了题为“努力开拓时空社会学研究新领域”的演讲,认为时空社会学应该攻坚克难,谋划研究方向,不断聚焦城乡协调发展、国外国内双循环、现代世界体系等重点问题,连续深入集中攻关,形成专题成果,同时也要给非聚焦问题留有空间。

论坛主旨演讲部分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林聚任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评论》主编刘少杰教授作了题为“当代空间社会学的知识基础转移”的主旨演讲,系统深入地总结了从以物理学为知识基础的空间观向以现象学为知识基础的空间观的转变,突出了知觉表象、身体图式、科学知识和生活世界在现象认知和空间行为中的地位与作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德国耶拿大学特许教授资格研究人员郑作彧教授演讲的题目为“现代社会的时空缩胀”,认为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只呈现出了日常生活现象的一半,当某些时空被压缩的同时,另一些时空则会膨胀,时空的压缩必然同时伴随着时空的膨胀。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顾金土教授对近现代人物年谱进行了时空分析,认为年谱资料对于历史转向的社会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在对近现代谱主进行群体肖像描述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环境和社会机遇对谱主生命历程的影响。

第一单元:“时空社会学专论”

本单元由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副院长何健主持。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郑震教授尝试以一种非二元论的方式从具体的时空概念入手,提出可经验的具体时空是关系节奏,现代表现形态则是分析上的关系激增与节奏荒的共属一体性;青岛大学文学院马光亭教授以日常化的视角探讨了基督教的传教策略,包括建立一套日常群体活动的时间体系和设置日常化空间及日常信仰服务等;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的马永清教授和朱盼玲博士通过研究回新纳楼司署空间功能的变迁历程,展示了人们围绕空间的互动、博弈和调适的历史;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冯帅帅以县城教育辅导机构为观察个案,考察了时空机制在教育辅导机构运行和维系中的角色和作用。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程中兴教授作了精彩的评述。

第二单元:“时间社会学专题”

本单元由《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编审吴玲老师主持。浙江行政学院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讲师徐律主要探讨了文明化进程下的时间表征及其经验嬗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雨潜通过研究中国传统书院的时间管理,对其制度变迁过程和其固有的结构功能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博士研究生高艺多、沈佩翔在社会加速语境下诠释社会转型的“加速”并进行了对其治理挑战、应对路径的延伸性讨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董伟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网络谣言状况,从时间角度对网络谣言完整传播周期产生、传播与消解的各个阶段进行划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郑震教授作了细致的评述。

第三单元:“空间社会学专题”

短暂的午歇下午两点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学术探讨。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宋国恺教授作为主持人组织了这一单元的讨论。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教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兼任大国策智库·交通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程中兴从空间分析框架看河西走廊,指出西部大开发以来,河西走廊少数民族出现西进东缩的变化;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副院长何健硕士研究生张凤翥指出社会化距离与距离化社会是现代社会的一体两面表现,齐美尔的方法论在复杂社会背景下仍具有极强的行动意义;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邱婕重点关注和介绍了新城市社会学的“社会空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讲师邵占鹏选取多个案例分析了形塑网商之间价格战的空间结构与机制,揭示了全视监控情况下网商竞争的价格战困局。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作了精彩的评述。

第四单元:“农村空间社会学专题”

青岛大学文学院马光亭教授主持了第单元的讨论。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郭雨以旅游情景下诺邓白族村民的空间生产实践为主题,讲述“火腿房”的故事;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胡善副教授平关注淮南空心村问题,介绍了空间治理视角下农村建设的类型趋向及路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陈欣蕾将目光投向安徽宏村景区政府、企业、村民间的互动,解析了文化消费空间重构的逻辑;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魏智慧及其硕士研究生盖丁新则基于空间实践视角的分析解释了村改居社区的空间关系异化问题。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副院长何健对这一单元做了精彩的评述。

第五单元:“城市空间社会学专题”

本单元的讨论由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魏智慧主持。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助理研究员张肖阳结合疫情防控,研究了城市“新陈代谢”中的社会空间公共健康风险;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娜以山东省A社区为例,阐述了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丁京紧扣主题,讲述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市社区疫情防控情况;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安连朋分析了计划经济时期国企职工的身份认同;河海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吴娜立足人才政策和个人选择,进行了城市人才竞争现象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宋国恺教授进行了详尽的评述。

论坛闭幕式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顾金土教授主持,中国社会学会时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林聚任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林聚任教授对参与论坛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承办方河海大学社会学系表达了感谢,肯定了此次线上论坛的论文数量、文章质量以及参会人数规模,希望专业委员会继续加强学术交流,在时空社会学研究的“集中化”“专题化方面更进一步。至此,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时空社会学”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