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上午,河海社会学优秀校友彭娟博士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909会议室做了“人生无处不青山”的主题讲座,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验。彭娟博士现在就职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与法学院。本次论坛由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顾金土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
讲座一开始,彭老师回忆自己之前在河海读研的时光,向大家讲述为什么自己选择读博以及为什么选择去香港读博。她认为读博的生活虽然精彩但也孤独,大部分时间里自己都要与书本为伴。在此期间,自己的思想与眼界都会得到飞速的升华。因此,关于研究生要不要去选择读博这一问题,彭老师给出大家的建议是:认清现实、合理定位、志趣为先。
紧接着,彭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向香港理工大学申请读博的整个准备过程。第一步,要先去了解香港的学校。需要注意的是香港的硕士学位分为授课式硕士(taught master)和研究式硕士(research master)。大部分授课式硕士皆为自费课程,学校对课程自负盈亏,因此学费主要按市场规则拟定,由8万港币左右的文学类硕士至十几万港币的工商管理硕士不等。就内地的硕士学位而言,其实是研究式和授课式的混合,但香港院校对此并没有确实的认定制度,一般会按个别情况认定,具体的参考标准为所属院校、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第二步,查找意向专业所在学系的网站,可以通过学校的招生网页来知晓。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字眼有:Prospective students(拟申请入读学生), Admissions(入学条件), Prospectus(招生简章), Programmes Lists(课程列表)。第三步,了解意向导师及其研究所长。这可以通过导师的个人履历和近期的学术方向以及论文发表来了解。第四步,确定申请所需的基本条件与材料以及所申请专业要求的特殊条件及材料。第五步,撰写自己的研究计划。这一步非常重要,若能写得好,可以有效抵消学校背景、成绩积点、语言成绩等各方面的劣势。第六步,通过邮件主动与意向导师联系,向导师介绍自己,了解当年的招生计划。可以请老师就自己提交的研究计划提意见。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同时联系几个老师,香港真的很小,人品比能力更重要!第七步,准备所申请学校的面试。一般面试时间都是春节以前,学校会提前跟你邮件确定时间。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需要你介绍自己、家庭以及学校,但主要还是围绕着自己的研究计划提问。面试后:邮件意向导师,表示感谢。最后一步,当自己确认被录取后,就要做好去香港读博的行前准备。先找RO催Visa,Visa收到后才能办理逗留签注,然后申请宿舍或租房,最后预约办理香港身份证,可以选择距离学校近的办证地点。
彭娟老师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香港读博时的生活。就读期间,大部分导师都很忙,不会随时盯着学生,但一般都可以与老师保证每周两次的见面频率。平时学习之余,还可以多发展些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喝酒、运动、烹饪等。最后,彭娟老师告诫大家,一旦选择了读博,就要持之以恒,不要轻言放弃。原因有三:其一,要对你的导师负责。其二,要对你的学弟学妹负责。其三,回头路也不好走,要对自己下狠手!除非一些不可抗力,但凡能进得来,就一定能完成!
在本次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彭娟老师为众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编辑部孙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