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源教授讲座:文化、社工伦理与专业实践

发布时间: 2018-11-09

2018118日晚,“河海社会学论坛(第六十二期)”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401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荣幸地邀请到了曾任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学会理事长等职的曾华源教授做题为“文化、社工伦理与专业实践”的主题讲座。本次论坛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毅杰教授主持,众多师生参加。

曾华源教授以自身所遇到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将本次讲座内容划分为社工的工具箱、价值伦理辨证和文化裁量三个要点,以其诙谐轻快的语言向与会师生予以详细的解读。

首先,曾华源教授结合新闻热点,向我们揭示了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并采用医疗案例引入社会工作最重要的是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这一观点。将社工的工具箱所包含的内容——知识、价值与技巧,通过案例绘声绘色的展现出来。

其次,曾华源教授以做菜、行车等为例起兴,提出了社工伦理的重要性,由此引出价值伦理问题。曾华源教授以价值为核心,热切讨论了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的碰撞、理性与情感的碰撞、改变不等于改善和社工本人的自我价值探索等诸多问题。同时,曾华源教授以台湾的社会现状与社工发展实际,论述了社工权力的善用与社工权力上升的趋势,提出社工应当与社会和法律产生互动。他还对社工应当进行慎重的价值选择和避免个人价值涉入加以解读,提出社工服务需要以对象需要而非政府社会需要为准绳的观点。

最后,曾华源教授详细对比了华人社会和西方社会的文化裁决现象。曾教授选用一系列案例描摹出一个情大于理,理大于法的中国社会,由此提出社工不应当在服务中遵循无害原则,而应具备面对社会弹性的一种道德勇气。进而论证了在家庭介入,家族介入过程中需要大量人际交往技巧和必须独立自主的观点。曾华源教授利用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将自我认知失调与社会失范建立联系,认为社工群体应当坚定自我,做到圆融而不圆滑的“外圆内方的人格境界。

曾华源教授将三点融会,提出专业价值伦理与专业认知能力同等重要,文化价值与专业伦理要纳入教育方案的结论。

在本次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曾华源教授为众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 孙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