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21日,以“走向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暨第三届MSW研究生论坛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办,此次会议由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由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和武汉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协办,同时论坛还得到了香港凯瑟克基金会的支持。据统计,共有来自全国110多所高校共计200余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参加论坛。此次论坛设有“新时代社会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新时代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新时代社会工作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灾害社会工作——汶川地震十周年”和“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等十个分主题。
8月20日全天进行了大会发言及专家点评,当天晚上由北京大学马凤芝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郑广怀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8月21日进行了两个研究生论坛与三个本科生论坛等共计五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相关主题展开讨论。在论坛当天下午还宣读了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的《成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本科生—研究生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协作网络倡议书》,“倡议书”的提出成为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事件,也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
我校2017级MSW学生周双磊在研究生分论坛做了题为“‘伦理本位’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一些可能的启示”的发言,核心观点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本土事实,如梁漱溟先生的“伦理本位”、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和“熟人社会”等思想所描述的传统文化等,在保持“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正视本土文化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和实务创新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发言首先简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背景,自1988年在北京大学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社会工作事业在中国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来自现实的压力和困境倒逼着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进程。其次是介绍了“伦理本位”思想的来源及其基本意蕴。再次,认为现有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一旦越过“案主—社工”这一微观情境便难以回应社工在与其他主体沟通与互动过程中的价值遵循和策略制定的问题,需要将社会工作置于一个更加宏大的社会环境中加以审视与探讨,用更加“社会”的眼光看待社会工作。最后认为“伦理本位”思想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四点启示:提供辨别问题根由及资源分布的思路、注重对非正式支持网络的构建与巩固、启发对生态系统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和创新在服务实践中工作方法的应用等。发言结束后积极与论坛的评委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交流并认真听取了评委老师的改进建议。最后论坛在颁奖的欢乐氛围中圆满闭幕,我校2017级MSW学生周双磊同学所提交的参会论文《“伦理本位”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一些可能的启示》荣获三等奖。
(2017级MSW学生 周双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