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由长三角地区八所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社会学院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共同发起的“长江三角洲社会学论坛”,在位于苏州吴区七都镇的群学书院正式揭牌成立。
吴江七都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重镇,中国社会学两位重要的奠基人,孙本文先生和费孝通先生都和七都镇有着密切的关系。七都镇是长期担任中国社会学社理事长的原中央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孙本文先生的故乡(孙氏旧居迄今保存完好,即将修缮并开辟为纪念馆);位于七都庙港的开弦弓村则是费孝通先生学术生涯的起点,1936年8月25日费孝通教授完成著名的江村调查离开吴江经上海到伦敦攻读博士学位,1949年后费老先后26次回访江村,成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史上最具知名度的田野地。
包括江、浙、沪、皖在内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精致、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而在中国社会学短短一百年的历史上,这一地区不仅产生和培育了孙本文、吴文藻、陈达、吴景超、潘光旦、柯象峰、费孝通等名闻遐迩的前辈社会学家,而且,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这一地区的社会学与京津地区的社会学同领风骚,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1928年9月,孙本文、吴景超、吴泽霖、潘光旦、应成一等学者发起组织了联络东南各省社会学者的“东南社会学会”,成为江浙沪地区社会学界学术共同体建设的滥觞,并为“中国社会学社”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2018年适逢“东南社会学会”建立90周年,更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寻前辈学人优良传统,推动长三角地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八所高校成立“长江三角洲社会学论坛”,增进社会学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知识的增长与精进,可谓恰逢其时、恰逢其地。
在论坛成立仪式上,中共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伟,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教授,喜马拉雅FM总裁邱海斌先后致辞。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和吴江区委宣传部长刘伟共同为“长江三角洲社会学论坛”揭牌。周晓虹教授与七都镇人民政府镇长王炜分别代表“长三角社会学论坛”和七都镇,签署了合作协议。孙本文教授孙子,孙越先生;柯象峰教授外孙女,潘永欣女士;“长三角社会学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席翟学伟;学界代表复旦大学刘豪兴;以及吴江七都镇党委书记肖军献上贺辞,论坛成立仪式圆满完成。
在成立仪式之前,现场师生于8月25日、26日举行了学术研讨会,16位来自这八所高校的老中青学者为到场的师生带来了一场为期两天的高水平社会学盛宴,激发出无数思想碰撞。
我院施国庆教授在8月25日的讨论中担任评议人,并于8月26日做了题为《移民学研究与展望》的讲演;王毅杰教授做了题为《指挥部机制:运动型治理的实践逻辑》的讲演。

(社会学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