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 2009-04-25

         2009424下午,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并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经验’的几点探讨――一种社会学的解读”的学术报告。

郑杭生教授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经验”的本质内容、实际轨迹、推进形式、实现途径和前景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首先,就本质内容来讲,“中国经验”表现为新型社会主义的不断成长壮大,中国30年发展的鲜明特色和独一无二性,用世界上任何现有发展模式都难以完全解释得通。其次,“中国经验”的实际轨迹也经历了从初级发展到科学发展的进程,逐渐从旧式现代性过渡到新型现代性,逐步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第三,“中国经验”呈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共同探索”的推进形式。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各种“地方经验”的持续互动,共同构建了深具创新意义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第四,“中国经验”通过体制转轨与结构转型齐头并进的途径而实现。中国1978年会的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同时并进,相互交叉,形成相互推动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表现为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以及由市场经济催生的“陌生人世界”的形成。这使新的社会整合成为必需,而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分别成为社会整合的宏观与微观途径。最后,他对“中国经验”的前景作了展望。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着一些人类的共同困境与特殊挑战。建立社会共同体、促进意义共同性、落实公平正义、大力改善民生、理顺三大部门关系,是中国社会应对危机与挑战的途径。

教授认为,这些困境与挑战同时也蕴含了发展中国本土社会学的新机遇。中国的社会学要具有反思性批判能力,正确处理价值性和科学性、理论性和经验性、建设性和反思性、传统型和传统性、本土性和国际性的关系,而且能够把握全球现代性进程和本土社会转型之间的脉动。这样的中国社会学才具有原创性与学术话语权,才具有中国特色。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以“理论自觉”的精神气质来构建中国的本土社会学。

                     (刘海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