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社会学系全体教师在江心洲研讨硕士生“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社会学硕士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2006级研究生开始并一直坚持的“暑期调查报告制度”,如2010年6月“社会研究方法”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12月研究生培养经验总结“田野与书斋并重互动”获得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在成绩之后,我们依然在苦苦摸索。 在长达四个小时的激烈研讨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共识,比如河海社会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必须根据授课对象的基础和需求来规划课程目标和大纲、在研究方法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并就如何在方法I(总论+量化研究)、方法II(质性研究)、社会统计学这三门课程中落实“实践”进行了深入讨论。 4月19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赵联飞博士就“社会研究方法”课进行了调研,我们也借此了解了其他博士点高校的社会研究方法教学情况。这次调研,是他主持的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课题《二������年以来社会学研究方法发展状况》的一部分。 (社会学系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