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发布首届“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评比结果,共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7名。我校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陈涛的学位论文《产业的生态转型――大公圩河蟹产业转型的社会文化机制及其效应》荣获首届“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余天休是中国社会学初创时期的著名社会学家,曾于1922年发起创立了中国社会学界第一个学术机构――中国社会学会,并组织创办了《社会学杂志》。2012年,经全国19家拥有社会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社会学院(系)共同协商,北京大学余天休社会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设立“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每年评选一次,以鼓励社会学博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社会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博士论文奖的参评作品为中国大陆高校于参评年度前一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论文。 “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由博士学位论文作者本人提出申请,并由其毕业的原所在院(系)进行推荐,每个社会学学科博士点推荐名额不超过2名。论文评审分为通讯评审和终审两个阶段。通讯评审是双向匿名通讯评审,由评审专家分别单独评分的方式进行。根据初审综合平均得分排序挑选前十名博士学位论文进入终审阶段评审。终审采取评审委员会会议评议的方式进行,在专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以超半数票当选的原则、按得票顺序确定获奖者名单。 陈涛博士2010年12月毕业于我校社会学系,师从陈阿江教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联合培养1年,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研究,毕业后到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工作。目前,陈涛博士担任该校社会学专业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全文转载或部分转载。 (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