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胜利教授讲座:当代中国社会大转型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1-11

20231228日晚七点,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一百九十二期于厚学楼909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期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山东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程胜利教授做“当代中国社会大转型与社会政策的发展”主题讲座。本次报告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毅杰教授主持,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分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大转型与当代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两大模块。第一模块介绍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具体表现,内在逻辑,大转型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二模块介绍了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实质,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会议期间程胜利教授与师生们积极互动,共同探讨,会议氛围非常良好。

一、当代中国社会的大转型

《双城记》中,狄更斯对自己所处时代评价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代中国社会。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拥有更富裕的生活、更高水平的教育、更便捷的交通、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同时,这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贫富分化、金融危机、环境污染、信任危机、人情淡漠等诸多社会问题。回顾中国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然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大转型。从经济上看,中国的GDP总量排名从世界第十到如今的世界第二,从贫穷走向了全面小康;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再走向后工业社会,第一产业占比逐渐减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逐渐增加;从城乡结构上看,中国从乡村社会走向城市社会,农村人口占比逐渐减少,城市人口占比逐渐增加。此外,中国社会还存在从年轻型社会到老龄化社会,家庭日益小型化、核心化等转变。而探究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内在逻辑,可以参考卡尔·波兰尼的著作《大转型》中的嵌入论以及市场与社会的双向运动加以理解。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大转型,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出现了问题,表现在人们获得很多却没有获得感,人们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却没有安全感,人们生活在一个如此发展的时代和社会却没有幸福感。为何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出现问题呢?原因在于贫富分化、社会比较、相对剥夺导致获得感的降低;风险社会、快速变迁、市场竞争导致安全感的匮乏;个体主义、认同危机、人的异化导致幸福感的丧失。因此,“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成为了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当代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在会议的第二部分,程胜利教授就社会政策的概念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国家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增进国民的福祉而选择或制定的各种行动准则和行动路线,以及在这些准则和路线的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社会政策应用的领域主要有反贫困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劳动就业、教育、住房等。社会政策的实质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社会政策的发展是社会反向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政策的目标是保护人(劳动力)免于市场社会的暴政的伤害、保护社会不会因为市场脱嵌运动而消亡,社会政策的发展导致社会权利的确立等等。

回顾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改革开放前,城市实行的是单位福利制度,农村实行的是集体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社会政策发生了变革,城市的“单位福利”逐渐社会化,而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福利逐渐衰落。此外,社会政策涵盖的领域逐渐增多,内容也逐渐丰富、完善。再看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现状,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中国的社会政策正朝着惠及更多人口、内容更加丰富完备的方向迈进。展望未来发展,中国社会政策正在朝实现国家职能的系统转型、建立与中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体系、缩小贫富差距、建立一个更加和平和公正的社会的方向努力。对于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中国正在通过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再工业化、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保障中国社会在转型中的平稳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近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对市场的规管也是有计划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了市场嵌入社会的思想,也体现了市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会议结尾,参会师生踊跃提问,程胜利教授一一为其解答。最后,王毅杰教授对本次会议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程胜利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本期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人:李天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