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若水教授讲座:专业与职业:社会工作者如何使用理论

发布时间: 2023-12-25

2023121日下午两点,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一百八十八期如期线上举行,本期论坛有幸邀请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焦若水教授,做“专业与职业:社会工作者如何‘使用’理论”的主题演讲。本次讲座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武艳华老师主持,多校师生与社会工作人员积极参与。

会议讲述内容分为:社会工作理论的探索与应用;社工职业化与科学化并行发展;社会工作发展与本土化的探讨;社工学习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社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反思和社会工作知识生产与理论本土化探索六个部分。焦若水教授针对每个模块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引用生动丰富的事例让同学们对社会工作理论以及实践有了深入的认知和思考。

社会工作理论的探索与应用包括:社会工作者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工作者为什么成为关键所在;社会工作者如何使用理论并在职业活动中体现专业概念和方法。首先,要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包括助人自助和实践研究。其次,社工是一个将专业转化成职业的关键所在,没有社工,就像没有医生一样。然后,要研究如何使用理论,让专业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最后,要关注社会工作理论在国际上的流行,虽然有差异,但共享了现代性基本假设。要深入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和价值——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兼具职业化的反思科学和反思性职业。社会工作与人文社会科学有根本区别,因为它直接服务于对象,是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进行。因此,社会工作是一个反思性的职业。在社会工作领域,教育引领更多的是教,而不是专业知识。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尚未进入成熟科学化和职业化的阶段,因为社会工作的核心是预防和应对社会问题。

社工职业化、科学化和社会工作理论的构建是当今高校的发力点展开。首先,在职业化的方面,需要推进科学化和职业化的交汇,包括在理论构建和职业定位两个方面。其次,社会工讲者需要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重心忽略了社会工作,过于强调专业化,导致话语权被主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工作需要将科学化和职业化并行,从实践研究的角度推进工作进行。最后,焦教授提到了德国、印度、墨西哥、西班牙、希腊、俄罗斯等国家的社工专业地位低于助人,与国内相比存在差距。

社会工作与行政研究在逻辑上存在差异,现有的实践研究和行政研究不能解决社会工作问题,反而可能对社会民主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纳斯的研究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应该基于自身的社会实现生成,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英国和美国理论。社会工作教育应该适应中国的环境,让学生直接服务社会,不至于有障碍。紧接着,焦教授讨论了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问题。认为传统的理论生成概念难以产生实质性突破,因为必须以西方的概念和理论来思考判断中国的收入事实。在社会工作领域,属性说和权利说两种取向都被社会认可。焦老师认为社会工作是一个反磁性、自反性、动态性的实践过程,不是机械的操作,并提出了陪伴式督导这一重要方法,通过督导与社工的互动,深入理解了社工在服务过程中的反思性、对话性和动态性。

焦教授指出了社工学习实践方面存在的显著问题。第一,学校教育在社会工讲者的表述中是系统全面的,但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第二,职业资格考试的目的是测试社工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主观解释和名词解释等题目过于死记硬背,与考试的初衷相悖。此外,继续教育方面,社会工讲者更倾向于听案例,而不是理论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焦教授针对社会工作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改进的意见和思路。首先,老师要结合实际接地气,讲解干货,让学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在培训过程中,会有很多实务伙伴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增强学员的共鸣。会议中提到了许多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理论,为同学们打开了思考的格局。最后强调了社工在实际服务中更看重疗效,而不是理论的一致性或纯洁性。同时,也讨论了社工与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职业竞争关系,以及专业社会工作必须依靠理论支撑。

在社工理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案例来检验和验证理论,形成一套适合本土社工的实践操作。同时,需要将社工理论按照专业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社工需要将理论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一种生活风格。目前,社工理论的应用已经经历了一个由外化到行化再到内化的过程,未来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的重构和升华。焦教授还提到家庭结构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讲者以一个家庭为例,说明了在家庭中,妈妈和女儿之间可能存在领导权争夺的问题。通过应用这一理论,社会工讲者发现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认知行为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在解决这些问题后,社会工讲者会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对象。同时,讲者也提到了专业化与职业化的问题,认为专业化和职业化是两条腿走路,需要在中国社会工作中找到合适的路径。

最后,焦教授回归到社会工作知识生产与理论本土化探索。他提出了社会工作追求的层次理论,如爱因斯坦、霍金等研究者研究的层次。然后强调了社会工作的实践性,认为普通人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些层次。并讨论了专业和职业共生在中国式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反思和理论的再生产。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的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较低,这可能与早期的英国和美国的社会工作体制有关。德国的社会工作更强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专家和专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在职业规划方面,焦老师认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声望太低,被病态的治疗性东西限制,导致许多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实质。因此,在教育层面,需要打通社会工作的教育和社会工作实践之间的环节,以解决这些问题。

讲座结尾,参会师生踊跃提问,焦若水教授一一进行解答。最后,武艳华老师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焦若水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