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教授讲座:论文写作与规范

发布时间: 2023-10-31


20231024日上午,环境与社会论坛暨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一百八十三期在厚学楼909如期举行,本期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刚教授,做论文写作与规范的主题演讲。本次讲座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涛教授主持,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会议讲述内容分为:学术研究价值和规程、学术研究的创新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写作实例和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五个部分。王刚教授针对每个模块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引用生动丰富的事例让同学们对论文写作及发表有了深入的认知。


一、学术研究的价值和规程

我们为何要进行学术研究?王刚教授讲到,学术研究具有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和满足基本需求的双重价值。从功利的角度而言,人类的认知具有局限性,需要对以往的理论不断拓展和纠正。世界是时刻在变化的,对应到人的行为也要进行不断的修正,随着探求世界领域的不断拓展,人类对未知领域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加。抛开功利的视角,学术研究实际上是人类这一物种的基本追求。正如日常饮食起居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的满足,学术研究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和享受。

从规程方面来说,学术研究需要具备哲学上的思辨、科学上的实证和人文上的关怀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规范之间,实际上是存在张力的:一方面的增加可能会使得另一方的递减,所以在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注意这三方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学术研究的创新性

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学术创新存在多种方式:研究方向上的创新、构建新的认知概念、填补以往的“研究空白”等。研究方向上的创新即指延伸创立出独立的、新的研究方向。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方向上的创新难度较高,要警惕“假”性的研究方向创新。研究内容的创新指在已有的研究方向内,对现有不适用新情境的理论进行批判,并提出新理论的过程;研究方法即创新研究的方法,使得研究过程更贴合实际的情况。此类创新方法对于年轻的研究者而言,是一条快速进入研究的捷径;研究结论的创新则是在现有的研究方向内,对既有的研究内容,运用常规的研究方法,得出新的研究结论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中非常普遍的一类创新方法。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价值。

那么学术研究创新的灵感何来呢?首先,大量的文献阅读是必要的,阅读是研究灵感的主要来源,但要格外注意,阅读中要时刻保持一种“批判性思维”,对作者的观点、材料及论证逻辑和方法等进行思考和判断。其次,我们可以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而现实的问题既可以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也可以是在电视、网络等的消遣观看中获得。

三、学术研究方法的选择

学术研究的进步,其表现之一就是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创立,从而使得学术研究能更好地发现一些规律、检验一些规律。学术研究有4种方法类型(解释主义、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和后经验主义)及七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扎根研究法、定性比较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法)。适当运用以上方法能让学术研究事半功倍。

  四、写作案例分析

为了让同学们对论文写作与规范的内容更熟悉,王刚教授以自己两篇早期论文的写作与构思为例,向大家展示了作为一个初入学术研究的研究者,在论文写作中如何获得灵感,以及怎样进行写作模仿。他提到,论文写作的灵感可能无处不在,关键是时刻保持一颗“敏感的、批判的、勇敢的心”。王刚教授《公共物品供给的集体行动问题——兼论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文的选题灵感开始于对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阅读思考,他对书中“大集团和小集团是按照截然不同的原则运作的”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从而展开了对奥尔森理论的反思。奥尔森理论的核心观点为“影响集体公共物品供给的关键因素是集团的规模,即小集团相对于大集团而言,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更为有效。”王刚教授发现现实中很多大集团中的成员很乐于供给公共物品,而且政府作为最大的集团,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在同一个集团内部,不同的个人即使处于相同的位置,其供给公共物品的行为也是不同的。奥尔森认为大集团与小集团有着截然不同的运作原则,但是其关于大集团与小集团的划分界限却不明确。

五、论文写作的格式与规范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标准:首先是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这是一篇文章成为学术文章的“灵魂”;其次文章需要有充实的资料或文献,如果在观点上无法实现全新的突破,那么至少需要有详实的,学界目前还没有总结到的资料。,详实的资料和严密的逻辑框架是文章“秀美的身躯”,好的文字和表达可以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和编辑,为一篇文章披上“华丽的外衣”。换言之,一篇好的论文,就是要有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加上令人信服的论证。

最后王刚教授总结了构建一篇好的文章所需的形式化要件。首先,文章要具备有思想而又具有冲击性的标题,比较典型的取名方式可以为“研究视角+研究关键词”或“理念与理论提炼+研究关键词”,要避免平铺直叙和多个核心关键词出现在标题中。其次,摘要需要做到具体明确,能够准确概括整篇文章内容。关键词的选择要做到从研究视角出发,表达核心观点,使其成为摘要的补充和组成部分之一。然后,问题提出的部分要使读者感受到这一篇文章非常重要,具有很好的价值。文献回顾与评述的特点是要使文章厚重感、文献感,评述要在肯定中指出问题。在文章主体部分内容,王刚教授分别对量化类文章和质化类文章的各自要求进行了阐述。文章末尾的结束语则要求对自己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提炼,做到“画龙点睛”。

讲座结尾,参会师生踊跃提问,王刚教授一一进行解答。最后,陈涛教授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王刚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 陈奕含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