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2019级硕士研究生暑期调查报告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0-10-10

2020924日至28日期间,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2019级硕士研究生暑期调查报告会分别在厚学楼会议室举行。此次报告会共有35名同学参加,社会学系、人口研究所、中国移民研究中心部分老师参与评议,部分2019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及其他年级同学旁听了此次报告会。本次暑期调查报告会采取分组汇报的形式,每位报告人进行口头汇报,并邀请两名同学作为自己的评议人,每位评议人评论的时间为2分钟。

       第一小组于924日下午两点在厚学楼909召开了暑期调查报告会,出席的老师有王毅杰老师、亓迪老师、黄齐东老师和丁百仁老师。第一位汇报的同学张晓芸分析了山东省“合村并居”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和方式,通过对不同身份的村民访谈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第二位汇报的同学唐建华主要关注了农村流动人口在外务工和返乡情况,并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纠结”心理。第三位汇报的同学是李爽,他借助了生物学中的“共生关系”,来考察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状况下客车黄牛、合法班车以及黑车之间的混合型共生关系。第四位汇报的同学是薛孟春,他介绍了四川藏区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多种独特实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五位同学段雨分析了川西高原独特的环境保护方式,那里的人们通过发展旅游业,利用藏民信仰和地方性知识来对环境进行保护,为生态问题的总和治理提供了良好典范。第六位汇报的同学官永进通过田野调查,分析了农民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

第一组

姓名

题目

导师

唐建华

农村流动人口的闯荡与纠结——以L村为例

王毅杰

李爽

不抢票的客车黄牛如何生存?——以G市道路客运业为例

王毅杰

官永进

微观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驱动机制研究——以浙江省常山县A村为例    

王毅杰

薛孟春

四川藏区村庄旅游开发背景下环境保护实践——以阿坝县神座村为例

胡亮

段雨

川西高原环境保护方式浅析--以阿坝县神座村为例

胡亮

张晓芸

基层政府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以山东省 C D 县“合村并

居”为例

亓迪

组长:薛孟春    参与老师:王毅杰  亓迪  丁百仁  黄齐东

时间:2020924日 下午2:00

地点:厚学楼909

       第二小组的暑期调查报告会于925日上午在厚学楼909举行,出席的老师有陈阿江老师、杨方老师和邵占鹏老师。第一位汇报的程子瑞同学介绍了资源型村庄的转型过程,及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二位汇报的同学汝艺在对安徽省两个村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生态扶贫产业取得的初步成效,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困境。第三位汇报的同学夏小童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治沙历史,运用“EES”模型对“林光互补”的沙漠治理模式进行评估。第四位汇报的同学胡婷重点关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对调研地村庄的垃圾分类状况、处理流程以及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第五位同学董越墨分析了农村污水治理中多方主体间的妥协与利益让步行为,并最终产生调节冲突、平衡得失、强化关系网等多层正面互动效应。第六位汇报的同学郭雪萍通过对X镇的实地调研,发现基层政府会按照结构化要素对不同区域和群体的水环境问题进行隐性排序,并依据结构化排序开展等级化的治理实践,从而导致了“泾渭分明”的环境治理情况。

第二

姓名

题目

导师

程子瑞

资源型村庄产业变迁及其困境——以安徽省东兴村为例

陈阿江

汝艺

富民与宜居:乡村生态扶贫产业发展路径及其现实困境

陈阿江

夏小童

“林光互补”的沙漠治理新思路——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为例

陈阿江

胡婷

打响农村环境保卫战——基于 NL 村生活垃圾处理分析

杨方

董越墨

非抗争不合作:农村污水治理中多主体间利益拉锯与妥协思维

陈涛

郭雪萍

等级化治理:城镇水环境治理的现实逻辑

陈涛

组长:汝艺        参与老师:陈阿江  杨方  邵占鹏

时间:2020925日 上午8:30

地点:厚学楼909



















第三小组的暑期调查汇报于925日上午在厚学楼518举行,出席此次报告会的老师有顾金土老师、许佳君老师、宋庆宇老师和姚远老师。第一位汇报的同学来雨梦剖析了社区、物业和居民三方如何在风险社会中实现基层治理。经调查发现,社区统筹全局,物业是连接社区和居民中间的“得力助手”,居民是整个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参与主体。第二位同学田晓娟通过对浙江省X集团的一个项目经理部进行参与式观察,考察项目经理部如何将人情往来作为一种关系策略运用到工程项目中从而扩大自身利益。第三位汇报的同学是吴娜,她通过对社工机构进行个案研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探析非营利组织转型的动因及其转型过程中的困境。第四位同学林辉霖考察了东村逐渐没落的原因,发现村干部的集体能力、政策因素的变化以及家族的干扰等都是东村难以实现善治的重要因素。第五位同学王晓晓研究了农村土葬中的村民关系这一问题,认为土葬地址的选择是双方家庭相互协商的过程,渗透着乡土社会中的多种文化。第六位汇报的同学刘宇超考察了洪涝灾害中基层人员是如何组织和调配志愿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的。

第三组

姓名

题目

导师

来雨梦

疫情中“三方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以 H  W 社区为例

许佳君

田晓娟

人情往来:项目部的关系策略——基于对 X 集团的一个项目经理部的参与式观察

许佳君

非营利性组织向社会企业转型困境研究——以 H  T 社工机构为例

许佳君

林辉霖

非善治乡村的产生因素探究——以东村为例的质性研究

顾金土

王晓晓

农村土葬中的村民关系——DWY 村个案研究

顾金土

刘宇超

洪水中的江中之洲——谈群众基层自治组织引导下的志愿工作者

叶南客

组长:来雨梦      参与老师 许佳君    顾金土  宋庆宇  姚远

时间:2020925日 上午8:30

地点:厚学楼518

第四小组的暑期调查报告会于928日下午在厚学楼909举行,张虎彪老师、毛绵逵老师、沈洪成老师武艳华老师和周东洋老师出席了此次报告会。第一位同学潘成红考察了疫情期间安置社区以物业为主体的应急治理,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二位汇报的同学是刘林娟,她以苏南S村为例,发现这里的村民已经对污染现象习以为常,水污染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现象。刘林娟同学进一步分析了水污染的具体情况以及产生原因。第三位汇报的吴娟同学关注了农村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并分析了教育焦虑的形成过程、表现及原因,并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行为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四位汇报的同学褚佳佳以广西大寨村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的教育与村寨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落差,通过调研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政府与村寨对教育的不支持是造成村寨教育发展落差的主要因素。第五位进行汇报的同学是王显荣,她通过对包头市土右旗S镇两个家庭的研究,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探讨了城镇工薪家庭的教育状况。第六位汇报的同学侯金豆通过对参与“美丽庭院”项目的妇女进行调查,对农村妇女参与庭院改造的实践、困境以及支撑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妇女参与改造是从私人领域到公共空间领域女性参与的延伸。

第四组

姓名

题目

导师

潘成红

安置社区政府+物业二元应急治理模式困境——基于L市安置社区实地调查

张虎彪

刘林娟

 “绿水”为何常在?以苏南S村为例

张虎彪

吴娟

教育焦虑:农村家长的教育行为调查——记 M 村几个家庭的教育困扰

毛绵逵

褚佳佳

龟兔赛跑:少数民族村寨经济与教育的发展落差——基于广西大寨村的调研

沈洪成

王显荣

城镇工薪家庭教育图景——基于包头市土右旗S镇两个家庭的研究

沈洪成

侯金豆

庭院“革命”之新时代农村妇女在庭院改造中的实践

武艳华

组长:吴娟     参与老师: 张虎彪  毛绵逵  沈洪成  武艳华  周东洋

时间:2020928日 下午2:00

地点:厚学楼909

人口学的暑期调查报告于925日上午在厚学楼401409举行。第五组孙舒然同学通过分析S市部分社区在建设社区康养中心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发现居民的心理不适感、不平衡感下的权利意识强化以及公众参与缺位是导致“邻避效应”的重要原因。李睿同学根据在浙江污水治理项目的调研发现,探讨了新型城镇化浪潮下,村庄居民在社区治理方面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创新。朱宝灿同学对合肥市芙蓉社区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社区和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责任主体存在争议、服务对象认识不清,服务内容单一等,因此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如推动养老市场发展、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服务内容多样化等。陈正芳同学以新冠防控为背景,分析了广东省某市不同基层单元应对疫情的主体性差异。何经纬同学关注了留守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以太仓市的G村为个案,通过对农民工随迁父母的深度访谈来全面展现他们当下的心理和精神状况以及所处的困境,并在空间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第五组

姓名

题目

导师

孙舒然

养老设施何以邻避?——SH社区康养中心的困局

陈绍军

李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参与的新样态

陈绍军

朱宝灿

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现状研究——以合肥市芙蓉社区为例

严登才

何经纬

农民工随迁父母的精神赡养何处安放——以太仓市G村个案为例

严登才

陈正芳

新冠疫情防控下包联帮扶网格化治理与异质社区差异化响应研究——以广东省M市社区为例

陈绍军

组长:孙舒然   参与老师 陈绍军    余文学  王欢  严登才  曹志杰

时间:2020925日 上午10:30

地点:厚学楼401

第六组陈诗妍同学用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消费主义影响下农村女性追求“美白”的现象。农村女性的消费观念经历了哪些变化?消费文化是如何对农村女性产生影响的?以及消费文化对农村女性的影响会引起哪些问题。梁婉滢同学从退休老人由精神层面的社会适应所衍生的文化及受教育需求及适应性困境入手,针对大连市老干部大学的退休老人学员的社会适应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大连市老干部大学为例作为研究田野,发现这一老人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包括主观困境、客观困境、身份困境、文化困境、价值实现困境、责任困境、社会支持困境等。斐燕燕同学以疫情为大背景,选择三位典型老人及家庭做深度访谈调查,想要了解在疫情期间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如何,有什么影响;在此基础上发现老年人社会隔离的情况,包括家庭隔离、社区隔离、制度隔离三个方面;除此之外从迁移和居家养老两个方面对比观察与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关系。伍波同学以发生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JS村的事件为例,真实记录女性在农村社区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描述出来。张佳同学关注了95后的恐婚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婚姻表现出了看似消极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否被污名化?“恐婚”是真实存在的吗?那些讨论自己“恐婚”的年轻人到底在“恐”什么?周蕾同学通过专门访谈陪读妈妈,探究陪读的形成原因以及为何选择由妈妈来陪读,并了解陪读妈妈离开原有生活环境,在转向陪读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陪读期间的真实状态,分析陪读给她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六组

姓名

题目

导师

周蕾

陪读妈妈群体调查报告——以江苏省J县高级中学西门外x村为例

朱秀杰

伍波

女性在乡村生活中的作用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JS村为例

施国庆

梁婉滢

退休老人再社会化研究—以大连市老干部大学为例

施国庆

裴燕燕

疫情背景下老年人社会隔离状况的个案研究

石德生

陈诗妍

消费主义影响下农村女性追求“美白”现象的社会学透视——基于QJ村的调查分析

何志扬

张佳

95后”大学生群体“恐婚”情况调查报告

朱秀杰

组长:周蕾   参与老师 施国庆    石德生  何志扬  朱秀杰  施旖旎

时间:2020925日 上午10:30

地点:厚学楼409

本次暑期调查报告会全方位地检验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问题意识以及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各位老师认真评议分析了每一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并从选题、框架、分析过程、语言和格式等方面给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暑期调查报告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调研成果的机会,更为后期的毕业论文开题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