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登才副教授为石泉县举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 2020-08-22

2020820日晚,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移民研究中心的严登才副教授,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一场专题讲座。讲座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亓迪老师主持。参与人员包括陕西省石泉县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各镇分管易地搬迁社区后续治理工作领导、业务干部、24个城镇社区干部等。

此次讲座旨在进一步讲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易地扶贫移民政策的演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可持续生计的思考以及对异地移民后续宜居搬迁的建议展开讨论,并基于全国异地扶贫的宏观发展给到石泉县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严登才老师介绍了易地扶贫移民政策的变迁,从探索阶段的三西移民开始讲起,异地扶贫也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基于三西地区本身是革命老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当地进行扶贫工作费钱费力且成果不佳,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太过脆弱等原因,成为了第一批异地移民试点地区。后又经过常规化阶段的开发式移民,此阶段的目的是解决移民的生存问题;在全面推进阶段,生态移民目的是解决生态脆弱地区的移民温饱问题,之后进一步发展到精准扶贫阶段。在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特点为精准度不断提高,搬迁范围持续扩大,逐渐以城市化安置为主。

其次,关于易地扶贫政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严老师认为主要集中在搬迁对象精准识别的难度较大,搬迁意愿和定居意愿相背离,就业不充分,扶贫措施不精准,移民参与度低,造血效果不明显,社区管理难度大,土地资源利用难度大等方面。

再次,就是易地扶贫的机遇和可持续性的讨论。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可以概括为:主体的可持续性可以提升搬迁对象的人力成本和移民后代的生计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消除文化上的贫困提升搬迁人员的适应和融合能力。以贵州省为例,介绍了社会工作参与异地扶贫可以采取的模式。其中,主体、载体和供体的可持续性构成了三位一体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严老师给出了后续搬迁宜居的建议。需要平衡好自愿搬迁与搬迁机会的关系,再要平衡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最为重要的是平衡好多样性需求与单一安置模式的关系。

当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石泉县已建立社会工作实习实训基地,牌匾已挂石泉县民政局。严老师希望将此次讲座的内容分享到石泉县乃至更多地区,并结合社区(村)发展实际,帮助异地扶贫政策更加切合人民的可持续性需求,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杨静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