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起博士讲座:集体平等分配的文化嵌入

发布时间: 2019-12-13

20191210日下午,河海社会学论坛(第一百零六期)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厚学楼909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王化起博士做题为“集体平等分配的文化嵌入:超级义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讲座。本次论坛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毅杰教授主持,公共管理学院众多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王化起博士向大家介绍了选题的来源,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基于王化起博士的博士论文,以义村为个案对农村集体土地分配的研究。第一部分是研究内容的回顾。王化起博士讲述了自己在博士论文选题过程中的困惑,从一开始选题的不确定,到基于龚启圣教授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平等分配这一问题的研究给予了他很大启发,从中寻找非产权的解释。王化起博士表示,产权的解释是研究农村土地或集体经济这一领域的必然起点,当前西方的政治经济学对该领域产生的影响仍然很大,产权的逻辑起点有很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和政治-社会意义。基于传统社会和中国农村经验所呈现的事实反差,王化起博士提出了改革时期集体土地制度的转型这一研究主题,并指出作为横向经济合作形式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组织管理上面临的优势与困境。

接着,王化起博士简要介绍了义村案例点概况。义村作为一个超级村庄,与周边村庄截然不同。首先,义村的工农业经济发达,工业园区内有近170家工厂企业,拥有2000亩鱼塘的高附加值农业,外来人口聚集;其次是集体组织有力,通过研究发现,义村的集体组织呈现出两方面特征,一方面,长时段内,义村存在多种类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具有经济合作习惯,提供了股份社的组织基础;另一方面,当下的股份社与传统的宗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

然后,王化起博士运用了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视角,即经济活动嵌入在社会关系中。对此,他建立了集体土地平等分配嵌入性的分析框架,包括三部分:土地产权制度、农民生计模式,以及农村地区的公众参与。农村地区的公众参与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将其分为非正式宗族组织和正式集体组织中的参与两个层面进行了论证。王化起博士指出,土地流转后,农民成为新工人,农民出现职业分层,土地管理权集中到村干部手中,80%的农民已经不再使用土地资源。在正式村集体组织中的公共参与,村干部控制了村庄正式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控制呈现出垄断性,同时村干部职位权力滥用,集体利益逐渐私有化,脆弱的集体平等分配使得村民参与受限。在宗族“集体”中的公共参与,划龙舟是表明宗族间敌意或友谊关系的符号,宗祠是区分我族与他族的整体性表达,村庙是联结我族与他族的整体性表达,宗族委员会竭诚奉献,同时广泛监督、有效动员和公平分配。王化起博士通过比较正式集体组织与传统宗族组织中的公共参与,说明了传统习俗的惯性和力量,从而揭示了集体平等分配的文化嵌入机制。最后,王化起博士总结了自己研究中尚且存在的不足之处,表现为传统习俗的诠释不充分、不准确,对正式集体组织的影响说明不够清楚。

讲座的第二部分是研究展望,王化起博士分享了近几年来的一些相关研究和新进展。基于此,王化起博士在该研究领域中获得了新的想法,主要表现在:研究资料的扩大,基于江苏的经验;研究思路的拓展,从共有习惯到公共资源视角,再到产权视角中的身份产权和土地“追索权”;研究方法的转变,需要超越社会关系视角,最终追溯到理念与价值的选择,以及对身份认同的建构中来。

在本次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以热烈掌声感谢王化起博士为众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


 

(《河海社会学》(学生版)编辑部 刘竹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