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星教授讲座――弱势群体教育与社会支持

发布时间: 2013-12-13

          20131211下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贺晓星教授在公共管理学院402会议室做了题为《弱势群体教育与社会支持:聋人研究的思考》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陈阿江教授主持,社会学系王毅杰老师、胡亮老师、毛绵逵老师、卢崴诩老师、沈洪成老师,社会保障系杨文健教授,以及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贺晓星教授从“为什么关注聋人群体”开启下午的讲座,聋人犯罪的现实、爱德基金会的邀请、有手语新闻但聋人实际上看不懂的现象,促使贺晓星教授参与了聋人研究,思考教育社会学能贡献什么?通过实地走访山东、浙江、江苏的聋人学校,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方法,贺晓星教授给我们呈现了三部分内容:一是课堂观察,发现聋生和听人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差距,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呈扩大趋势;二是聋教师地位,大多处于边缘,且在聋校人数少,教副科;三是聋生文化与认知上呈现局限编码和视觉优先的特点。那么针对这些调查所得,如何与已有知识储备对话呢?贺晓星教授联想到的是《唐吉可德》、福柯的《词与物》、马格里特的“烟斗油画以及“perspective”这个单词的意蕴。通过分析,贺晓星教授指出聋人群体的文化最大特点就是:词与物贴在一起,能指和所指有机关联,且采用的是相似原理来看待周围世界、注重,这和主流的认知方式有差别。最后对于如何改变聋人弱势群体的地位,贺晓星教授指出三点:一是不要将其看待弱势群体,要平等代之;二是让手语课程进入高校,这点在南京大学已经试点并且成效颇佳;三是希望公务员考试将手语纳入其中一项考核之中。

讲座结束后,陈阿江教授对讲座做了重要点评与总结,与会的老师、同学,就聋人群体的文化、聋人群体的创造力、聋生与听人学生之间的互动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次讲座给我们呈现了聋人的精彩世界以及独特的文化,使得我们听人对聋人群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也获悉了自然手语的巨大魅力。最后贺晓星教授与陈阿江教授针对手语课程入河海课堂做了进一步探讨,让我们期待那个时刻的到来吧!

(王刘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