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崴诩博士讲座――卡洛琳•艾理斯的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

发布时间: 2014-04-11

 

201449下午两点,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卢诩博士在公共管理学院402会议室做了题为《卡洛琳・艾理斯的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以安顿生命为目标的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公管院副院长王毅杰教授主持,社会学系张虎彪老师、王旭波老师、沈洪成老师,以及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诩老师开篇首先简要介绍了自传民族志的含义,并以安德森和奥斯汀为例,回顾、比较了分析式自传民族志和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引出学者卡洛琳・艾理斯对自传民族志的反思,即怎样建构科学与客观的知识?如何帮助研究者自身以及读者过着有意义、有用、符合道德伦理的生活?继而引出卢诩老师自己的反思: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也注重“安顿生命”,如何反思中国社会研究方法?接着,卢诩老师从理据、目标、评价标准、如何操作、伦理顾虑、贡献与限制等方面分析了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研究方法,认为其理据为哲学人类学的叙事真理和生命连贯性;其目标为与日常生活经验直接相连,达到有魅力的、唤起情感的、个人的、有治疗效果的目的,并沟通意义;其评判标准为有效性、可靠性、一般性,在此卢诩老师区分了这三条标准与一般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不同;其操作方法为呈现重要的生命转折、运用情绪回忆法、反身式访谈、互动式访谈、合作叙事等;其写作技法为安排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陈述作者内心独白等;涉及到的关系伦理表现为研究者对在自己的故事中出现的其他人负有怎样的责任,如何以人性化、不剥削的方式与周围人相处、又同时说出复杂、深刻、发人深省的故事。讲座的最后,卢诩老师提到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研究方法的限制,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自我、无我、大我”的讨论,尝试在与佛学、儒学的对话中实现安顿生命的目标。

诩老师的讲座独到全面,深入浅出,令同学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纷纷发表意见,对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在国际学术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具体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发问,还将其与社会心理学的宏观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讨论,希望就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研究方法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更好的运用。

 

                                                         (供稿人:邢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