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研究员讲座:从“权威人格”到“个人权威”

发布时间: 2014-10-16

 

20141015上午,“河海大学社会学论坛”第一讲在管理楼402会议室举行,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沈毅研究员做了题为《从“权威人格”到“个人权威”:对本土组织领导及“差序格局”之“关系”形态的再探讨》的专题讲座。本次论坛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毅杰教授主持,社会学系陈阿江教授、顾金土教授、胡亮副教授、毛绵逵老师、张虎彪老师、沈洪成老师、卢崴诩老师,及部分博士生与硕士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中国本土组织领导及“差序格局”之人伦“关系”的“尊尊”与“亲亲”的双重面相,导致了在解释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的理论脉络中存在的关注“尊尊”之“角色理论”与强调“亲亲”之“情理文化”之间的矛盾张力,这一张力是沈毅研究员此次报告的问题缘起。围绕这一问题意识,沈研究员在报告中从不同的“场域”脉络的视角――“家”、“国”、“江湖”的视角――对本土组织领导及“差序格局”之“关系”形态进行考察,力图将“人心式领导”、“人员式领导”、“集体领导”之间的区别与选择,归之为体制性的结构背景而不是领导者的个人特征,进而深化对“差序格局”在不同场域内所生成的不同私人“关系”形态之理解:拟亲缘“差序”关系出现在官场(即政治场域),容易形成以“(私)忠”为要旨的“主从关系”,在这种权力本位的组织中,组织领导模式被归纳为法家权谋传统基础上的“集体式领导”模式;在民间基层的社会场域,盛行的则是人情化的个人关系,这种情况下的组织领导模式被归为道家“隐忍”传统上的“人缘式领导”模式;而在“家”与“国”之外的“江湖”场域,其间盛行“义”字为先的“朋友关系”,这种“人心”换“人心”的组织领导模式被归之为儒家“仁义”传统基础上的“人心式领导”模式。沈研究院基于其调研个案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的佐证,认为“人心式领导”,即以儒家“仁义”传统为核心、以个人信任之“个人权威”为基础的组织“关系共同体”完全有可能取得相当的成功。同时沈研究员也提醒到,不论是“权威性格”还是“个人权威”,都暗含着本土组织领导中的“人治”传统,制度化的组织发展与社会建设在中国社会可能仍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沈毅研究院的报告很有启发性,在论坛的讨论阶段,与会师生纷纷发表意见与沈研究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论坛也在活跃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

 (肖卫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