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彪博士讲座:环保NGO参与的政治边界及空间

发布时间: 2015-03-28

 

2015326下午,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张虎彪博士在江宁校区公管楼909会议室做了题为《环保NGO参与的政治边界及空间》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顾金土老师主持,社会学系胡亮老师、沈毅老师、沈洪成老师、卢崴诩老师、杨方老师、刘畅老师、王旭波老师,以及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张虎彪老师从自身对于环保NGO研究的缘起开始了下午的讲座,张老师通过自身的研究认为我国的环保NGO与政府之间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的NGO依赖或者依附于政府,逐渐变为二者之间的合作和监督。张老师以湘潭环保协会为例,来探讨脱胎于体制之内的中国环保NGO,在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中如何通过自身的行动策略来影响并监督政府的,以及在有限的政治机会环境中,环保NGO的政治机会空间如何营造出来?他从湘潭环保协会成立的缘起和C市环保协会主要的活动类型两方面,详细介绍了案例湘潭环保协会的成长过程、组织结构、特点、与政府和当地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开展环保活动类型。随后张老师从合法性、体制内的表达方式、社会动员的非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来阐述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的政治边界。接着张老师就民间环保组织的参与主体、议题的空间、参与手段、对媒体的利用四个方面探讨了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的政治空间。张老师通过自身的长期研究认为民间的环保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而不只是单纯的依附关系,案例中民间的环保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一方面人大代表的角色作为民间环保组织的负责人的参与赋予了宪法和法律的依据,也使得他们能利用体制内的制度或资源为其活动扩展空间。另一方面作为环NGO的负责人使人大代表角色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而不是仅仅作为政府代言人的角色。如案列中的湘潭环保协会很多发展较好的民间环保组织都遵循着“精英逻辑”即其主要负责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或者政治影力,这一方面使得民间环保组织能够更好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当这些“精英”离去之后民间环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个问题。

讲座结束后,与会的老师和同学纷纷发表意见,就民间环保组织的可持续展、民间环保组织主要人员的政治背景对环保组织的影响、民间环保组织对于具体环境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讲座在一片浓郁的学术讨论氛围中结束。

(供稿人:张会盼)